首页>信息公开>人大建议

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第七届人大第七次会议第116号建议的答复

【字体: 打印
2020-07-29 16:10

黎少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措施

(一)出台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市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助推失地农民就业。出台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三亚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三亚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意见》、《三亚市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三亚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三亚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三亚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三亚市2019年促进就业九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从拓宽岗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扶持失地农民就业。

(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随着自贸区港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引入大量的企业,为失地农民带来大量岗位。海棠湾、科技城等开发,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每年为我市带来新增岗位4-5万个,这些岗位多为一线岗位,比较适合失地农民的需求,为失地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充足的岗位。近年来我市也加大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建设,为解决失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失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岗位保证。

(三)不断提高技能水平。近年来,我市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通过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为外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出台相关政策,免费培训失地农民,同时还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生活补贴,提高失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市共对8540名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其中技能培训7710人,创业培训830人。

在培训模式方面,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方法,采取订单式培训、学徒制培训、解决失业农民就业问题。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酒店需要大量的救生员,开展游泳救生员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失地农民,能够到各大酒店工作。根据企业需要电梯维修员,开展电梯工培训,有些人员还到上海等地实现就业。二是开展建筑类科目学徒制培训。鼓励建筑企业提供岗位学徒,采取边学边干的带徒培训教育模式,解决项目用工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该创新做法也作为工作创新在全省贫困劳动力务工现场推进会中做了经验介绍。目前,首批17名学员取得培训毕业证,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场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四)积极支持开展创业。积极引导发动集中安置的失地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特色经济,创建特色餐饮服务街、特色民宿服务街,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创业成功的参照《海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按每个法人6000元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吉阳的博后村、海棠的后海许多失地农民依托景区的辐射效应,办起了民宿。龙海、龙江安置区,许多失地农民办起了小卖店、小食店等。为了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开展创业,我市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举办一系列的创业讲座、沙龙、论坛等,为失地农民讲解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同时,加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从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截至目前,共为216个失业农民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12万元。

(五)供需就业对接服务。每年都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失地农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将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开到村,让失地农民就地找工作,提高信息对接的有效性。同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服务,通过村组宣传栏、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形式将就业岗位信息送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的失地农民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实现就业。

二、失地村土地整合和养殖措施

(一)推动失地村整合集体土地。在交通便利、开阔的场地,引进外地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发展各种夜市及美食一条街等商业场所,用于当地村民经营地方民俗纪念品、地方特色、特色小吃、夜宵排挡等。

(二)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依托本区域资源优势,推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规模化养殖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户+村民模式共同发展,以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充分规划和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把分散经营养殖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专业养殖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和促进失地农民增产增收。

(三)科学合理规划禁养区。根据《三亚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三府办〔2020〕44号)文件要求,坚持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及生态重要性,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域为重点,科学合理规划禁养区范围,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四)设立畜禽养殖集中区。目前已在抱龙村建设8个集中养殖点,已完成配套设施验收,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后期管理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对失地农民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培训,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入被征地农民家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开展周期短、易学易会、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

(二)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发动集中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特色经济,创建特色餐饮服务街、特色民宿服务街、特色商品服务街、特色旅游工艺品加工街,打造特色街道、特色园区,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资金扶持等政策扶持。对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自工商注册登记起,正常运营经营一年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参照《海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按每个法人6000元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积极开展岗位对接活动。继续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失业农民提供岗位信息,开展专场招聘会,为失地农民和企业提供对接平台,促进失业农民就业。

(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就近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留用地,鼓励和引导村(居)组织利用集体留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参与开发建设种养、民宿、餐饮等现代农业、旅游休闲业和经济发展新业态。依托十镇百村建设,利用自有房屋修缮改造成“民宿”,结合“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动“共享农庄”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开发建设比较成熟的地区,可将部分商业用房、商业铺面安排给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用于经营,确保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有长期、稳定的经济

(五)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议发改部门在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引进上,要考虑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被征地农民集中安置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家庭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农业园区,不断增加就业岗位。

(六)继续设立畜禽养殖集中区。积极推动各区、各村设立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配套基础配套设施、规范管理制度、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按照统一规划、防疫、管理、服务、治污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达到规定包头数量的养殖区域。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7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

联系人:肖海龙    联系电话:88869365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人社局.政务
传真号码:0898-88869105

主办: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02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4号